作为一家深耕钝化领域15年+的民营企业,久晨公司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不锈钢钝化材料和钝化技术的研究,当然对是否做了钝化处理也十分有经验,首先我们先明确了解,什么是钝化?钝化的原理原理是利用钝化液中的氧化性物质促使金属表面活泼的金属离子转变成钝化态,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达到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其中既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也不会损失材料表面,这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所以整个反应只是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得失,201材料钝化后也不会变成304,原有的化学成分是不变的。
判断不锈钢产品是否做了钝化的依据和标准
作为一家深耕钝化领域15年+的民营企业,久晨公司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不锈钢钝化材料和钝化技术的研究,当然对是否做了钝化处理也十分有经验,首先我们先明确了解,什么是钝化?钝化的原理原理是利用钝化液中的氧化性物质促使金属表面活泼的金属离子转变成钝化态,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达到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其中既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也不会损失材料表面,这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所以整个反应只是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得失,201材料钝化后也不会变成304,原有的化学成分是不变的。
所以不锈钢材料是否做了钝化处理,仅通过检测材料成分无法直接判断。钝化处理的核心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Cr₂O₃)保护膜,而非改变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因此常规成分检测(如铬、镍含量)无法反映钝化状态。常规的不锈钢成分检测(如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等)主要用于测定不锈钢中铬、镍、钼等元素的含量,以确认材料是否符合特定牌号标准(如304不锈钢的铬含量为18%~20%,镍含量为8%~10%)。然而,这些检测方法无法反映钝化处理后表面氧化膜的存在或质量,因为钝化处理不会改变不锈钢基体的化学成分。
若需验证钝化效果,需采用以下针对性检测方法:
钝化效果的检测方法
蓝点检测法(铁离子检测法)
原理:若钝化膜不完整或存在污染,基体中的铁离子会暴露。蓝点法利用铁离子与检测试剂(如硫氰酸钾)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的特性,直观显示未钝化区域。
操作步骤:
1.准备试剂:将1g硫氰酸钾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滴加盐酸至pH=1~2。
2.涂抹检测:用滤纸或棉签蘸取试剂,均匀涂抹在钝化表面,静置30秒至1分钟。
3.观察结果:若出现蓝色斑点,说明该区域钝化膜不完整或存在铁污染;无蓝点则表明钝化合格。
适用场景和局限性:适用于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的现场快速检测,常用于焊接接头、边缘等易污染部位的局部检查。但是如果前处理没有清洗干净(如机加工做了铁件,设备残留了铁屑,再来加工不锈钢或者不锈铁的产品,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哪怕做了钝化,也有可能铁离子清除不干净,从而蓝点检测通不过)
盐雾试验法(行业内最直观最广泛的测试手段)
原理:通过人工模拟盐雾环境(如5% NaCl溶液喷雾),加速腐蚀过程,对比钝化前后不锈钢的耐蚀时间,判断钝化膜质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制备:将钝化后的不锈钢样品与未钝化样品同时置于盐雾试验箱。
2.设定参数:温度35±2℃,盐雾沉降量1~2mL/2000px²·h,连续喷雾。
3.观察记录:定期检查样品表面,记录出现锈蚀的时间。
达标标准:钝化样品耐盐雾时间应比未钝化样品延长3倍以上(如未钝化24小时生锈,钝化后需≥72小时,未钝化8小时生锈,钝化后≥24小时)。
优势与局限:结果直观,可以把未做钝化处理和已做钝化处理的产品同时放入盐雾机做对比测试,可量化耐蚀性提升幅度,唯一的局限是试验周期较长(通常需24~500小时),适用于批量抽检或研发验证。